Search

【臉書的隱私政策,你有認真看過嗎?】

每隔一段時間,就會有宣稱是「我對FB的隱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臉書的隱私政策,你有認真看過嗎?】

每隔一段時間,就會有宣稱是「我對FB的隱私權聲明」的貼文在臉書上流傳、轉貼。臉書官方針對謠言做出回應,說明用戶這樣的聲明是沒有用的。欸,等一下!其實官方的意思是,這種聲明文是沒有用的,並不是說不蒐集你的資料 !

🎸FB隱私政策都寫了些什麼?

大家有認真看過FB的隱私政策嗎?雖然FB官方表示,用戶都可以透過「隱私設定」,自己決定自己的動態誰看得到、其他用戶如何尋找和聯絡你,但比起這些,其實更重要的是,FB還會蒐集用戶的其他資料,包含「使用習慣」、「使用偏好」、「交易活動」等等的資訊,而這些資料會被如何使用?規則被定在「隱私政策」中,早就在用戶們註冊帳號的時候,就已經不知不覺的先同意了。

🎸FB會拿我的資料做什麼?

資料會被用在個人化的首頁內容、廣告行銷等等,也就是你在臉書上滑到的東西,很多都是「被計算過」才出現在你眼前!可以嘗試到你的臉書設定中的「廣告偏好」或是「Facebook站外動態」,就會發現有多少廣告商在你不知不覺的狀態下,獲得你的個人資料進而對你投放廣告。

🎸可以拒絕FB使用我的資料嗎?

依我國《個人資料保護法》第8條及第19條的規定,在經當事人同意或是有契約關係、法律明文規定等狀況下,可以合法蒐集個人資料,但是必須告知蒐集目的、告知提供與否的影響與權利等等。個資法第20條也規定到,利用個人資料行銷,在首次行銷時,應提供當事人表示拒絕接受行銷之方式,如果當事人表示拒絕接受行銷時,應即停止利用其個人資料行銷。

但是,我國個資法中保護的是「個人資料」,指得是姓名、生日、聯絡方式或者得以直接或間接方式識別特定個人的資料,而這些網路「使用習慣」雖然無法直接識別到某個人,但能不能「間接識別」到某個人,則是有爭議的,事實上會因為不同網站使用的技術不同,而有不同的結果,有些技術會識別到個人、有些則不會。舉例而言,歐盟個資法(GDPR)就有特別針對網路使用資料─cookie做出明確規範,規定如果cookie可以識別到特定個人,就應被認定屬於個人資料。

🎸怎麼保護自己的資料?
FB在經過個資外洩的風波後,針對隱私政策的設定開放了更細緻、明確的操作,只是一般使用者可能不知道可以特別去更改設定,如果擔心個人資料使用的問題,不妨就動動手到「設定」中,馬上檢視自己的資料被使用到哪裡,再決定要不要更改設定吧!


Tags:

About author
本粉專以探討時事新聞的法律分析和提供實用法律知識為目標,更歡迎大家一起討論法律問題。   如有法律諮詢、法律案件的需求,請經由事務所電話聯繫,或是透過事務所的Line聯繫,謝謝您! (喆律法律事務所Line請見: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chp0509w)
【律師談吉他】 藉由新聞時事的法律分析 讓你知道法律一點都不難; 提供?
View all posts